隨著我國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閑暇時間的增多,回歸自然、放松身心、體驗生活成了城市居民休閑娛樂重要方式之一,我國鄉村旅游正是在這種形式下應運而生。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方式,成為我國旅游業新的增長點。
傳統的區域旅游規劃往往是套用城市規劃模式,重經濟利益,輕社會生態效益。而目前鄉村旅游規劃又存在著套用區域旅游規劃的模式,規劃下的一些項目往往脫離了鄉村的鄉村佳本質。這種傳統的規劃思想違背了旅游者“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風光迷人的鄉村去旅游”的意愿,不利于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基于上述思考,結合“反規劃”思想,剖析了鄉村旅游發展規劃中常見問題,并指出鄉村旅游規劃應遵循的基本模式。
“反規劃”的內涵
“反規劃”不是反對規劃,而是對傳統的規劃流程逆向分析,是一種逆向的規劃思路。近年來城市建設和開發過程中對自然系統缺乏認識和尊重,以犧牲自然過程和生態格局安全、健康為代價的城市化過程,提倡尊重自然的過程,以自然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作為城市規劃的前提。“反規劃”思想要求城市規劃和設計應該首先從規劃和設計非建設用地人手,而非傳統的建設用地規劃。
“反規劃”思想的應用
“反規劃”思想是對傳統的城市規劃程序的逆向思考。目前國內學者主要將這一方法運用在城市總體規劃、區域旅游規劃以及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研究,主要以全面發展觀及建設和諧人地關系為主導思想,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本文主要是將“反規劃”思想引入到鄉村旅游規劃研究中,針對傳統的鄉村旅游規劃存在的問題進行“反規劃”思考。希望在生態系統脆弱的鄉村地區能吸取城市規劃“重經濟效益,輕社會生態效益”的教訓,合理優先規劃鄉村的生態基礎設施,達到人地和諧的狀態。
“反規劃”思想在鄉村旅游規劃中的應用
鄉村旅游規劃貫徹“反規劃”思想的可行性:傳統的旅游規劃思路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了鄉村的生態環境,而且沒有突出各地鄉村旅游應有的特色,帶來是“千篇一律”的鄉村旅游模式,不利于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發展鄉村旅游,首先要保護鄉村景觀,通過景觀安全格局途徑,建設鄉村生態基礎設施,其次要考慮規劃旅游用地。“反規劃”思想認為,景觀安全格局的建立是生態基礎設施建立的一種重要途徑。該途徑以景觀生態學理論和方法為基礎,基于景觀過程和格局的關系,通過景觀過程的分析和模擬來判別這些過程的健康與安全是否具有關鍵意義的景觀格局。景觀安全格局途徑是通過盡量少的土地和景觀空間的控制來實現對景觀過程,最大可能地調控規劃途徑。因此,在鄉村旅游規劃過程中引入“反規劃”思想。優先考慮鄉村的景觀過程(自然過程、人文過程、生態過程),建立安全生態的鄉村景觀格局,盡可能減少旅游建設用地量,保護農村耕地和農民生活用地.實現鄉村旅游健康、持續的發展。(旅游規劃)
鄉村旅游規劃貫徹“反規劃”思想的必要性:在進行鄉村旅游規劃的過程中,規劃者出發點不同,往往會收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采用“反規劃”的逆向思維,通過優先考慮鄉村的自然過程、人文過程和生態過程,來促進鄉村景觀安全格局的形成。其中鄉村自然過程可以從鄉村的水域景觀、地文景觀、森林、氣候的演變和變化過程考慮;人文要素可以從鄉村的風土民俗、宗教祭祀、鄉村文化和產業(農耕、漁業、畜牧業、林業等)、鄉村聚落的演變過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村民的生產和生活過程等方面考慮;生態過程從動物棲息和遷徙過程,植物的成長過程等方面考慮。
創行合一旅游規劃設計院 官方微信
|
創行合一機構
旅游規劃設計中心: www.yili007.com
休閑農業創意中心: www.cxhyplan.net
咨詢熱線: 400-0802-918
咨詢QQ: 805675203